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止庵的观画之道

——读《画见》
  □林颐

  爱德华·马奈是现代派开山大师,他把新的两性观念,把现代思想带给了这个世界。

  爱德华·马奈有幅名画,叫《奥林匹亚》。画中的裸体女子微侧斜卧,坦荡地凝视着观画者。马奈还有幅名画,叫《草地上的午餐》。画面占据主导位置的女子同样浑身赤裸,转头坦荡地凝视着观画者。在马奈这里,人物的疏离情状反而凸显了人物的存在感,那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对立,既是生物学意义的,更是社会学意义的两性对抗。

  止庵的《画见》是一部随笔文集。首先就从马奈和他的两幅名画说起。全书的文章,每篇字数千余,单独都不算出彩,不过结集升华了总体感觉,有了浑然天成的气质。《画见》论画,骨子是文学的,合乎止庵的品性,他毕竟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位文学家,借了一些写书评的方式,可谓扬长避短。全书分了“女人”“大自然”“梦”和“时代”四个部分,采取直觉的描述,抒发一己之见,谈论观画带来的艺术感受、人生感受。

  止庵说,因为有了梵高,我们才得以真正看见这个世界发生过,正在发生,以及即将发生什么事情;作为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蒙克以《尖叫》创造了能够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相提并论的艺术形象。在“世纪病”的欧洲,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波德莱尔的颓废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易卜生的弘扬个性……没有哪个领域是孤立的,这些都成为现代生活的目标和内容。与现代主义绘画相对应,文学也在探索心理层面的自我意识,重新评估旧的生活价值,建立新的世界观。

  古斯塔夫·莫罗的画作对应古希腊神话的诡谲不安,亨利·卢梭的世界是有着童稚想象的世外桃源,马克·夏加尔让女人或动物飞过天空,这样视角下的城市会是怎样的呢?达利的《记忆的延续性》,融化的钟表似乎在暗示,时间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它终将流逝。我依稀看见那个写《惜别》的止庵。他曾经透过身患癌症的母亲的生活,观照我们自身的处境,认为所有生者都是中途正在逝去的“在死者”。现在,他同样在思考“存在与非存在”的哲学命题。梦与非梦,现实与超现实,艺术承担起解释世界、追索起源、叩问生死的职能。

  止庵的观画之道,表现了我们这类业余爱好者的主动参与,艺术不一定需要理解来欣赏,就像生活本身,艺术可以单纯地体验。现代艺术接纳作为批评者的普通读者,允许任何人指手画脚,但凡能有启发,能有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啦。

 
     标题导航
~~~——读《魂兮归来》
~~~——读《路转溪桥,忽见》
~~~——读《画见》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珠海城事
   第03版:珠海法治
   第04版:聚焦
   第05版:珠海拍客
   第06版:亲子讲堂
   第07版:民生资讯
   第08版:理财通
   第09版:彩票营
   第10版:广告
   第11版:看天下
   第12版:文体圈
   第13版:读书周刊
   第14版:读书周刊
   第15版:汽车周刊
   第16版:汽车周刊
汨罗江畔闻离骚
生活总有惊喜值得书写
止庵的观画之道
珠海书城本周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