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孩子认为“好久没有做自己”怎么办?

专家支招: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尊重孩子的合理意愿
参与方式 欢迎您扫描二维码,加入本报“教子有方”微信群,将您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告诉我们,我们将在本报“教子有方”栏目中,就最热门、读者最关心的问题,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资深教育界人士进行探讨,答疑解惑,给出意见和建议。

  案例

  家长:

  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儿,今年如愿以偿考上了排名靠前的示范性高中,但她现在却不想上学了。问其原因,孩子说,以前一直为爸妈而活,爸妈怎样开心,就怎样做,从不考虑自己的真实感受,慢慢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好久没有做自己,好久没有真正的笑容,觉得自己很“空”很“假”,是一个“模糊”的存在,孩子很害怕这种感觉,压得她快撑不住了。请问家长该怎么办呢?

  分析

  珠海市帮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专家曹泽能:

  您好,家长,您女儿的这种情况,或与她的“心理自我”有关。所谓心理自我,就是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情感、评价,是认识自己内在世界的心理过程,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何德何能”。譬如说“我是谁?要到哪里去?怎么去?我为什么活着?为谁而活?要怎么活?”

  我们先看看大多数孩子的生命轨迹。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八个月左右,她几乎没有自我意识;一般到了两岁左右,才会用“我”代表自己。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多数父母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最多也就逗乐一下;在两岁后,父母才会慢慢教导孩子认识世界、建立规则,而且父母会根据自身情况来引导孩子。我们对世界认识的不同,是从父母对世界认识的不同开始的。

  如果父母对孩子缺乏理性引导,或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教育,甚至伤害式打骂,极可能让孩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如同您眼中女儿的“乖巧懂事”。当孩子对父母“百依百顺、不敢反抗”的时候,她的自我意识发展就会受限,甚至迷失。

  一个人从婴幼儿阶段的“生理自我”、到儿童阶段“社会自我”的发展,几乎由父母“一手包办”当人生启蒙教练。到了青春期阶段,部分父母还习惯性“越俎代庖”,通常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自我”渐渐发展了,被父母俗称“你翅膀长硬了”。孩子会自我反思与“自我救赎”,会对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进行再认知、再整合。

  好比您的女儿,当她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惊讶自己似乎“白活”:一直为爸妈而活,好久没有做自己,觉得自己很“假”,就会恐慌与害怕失去自我。这时,孩子可能会感慨:这么多年来,我生命的主人竟然不是我,我是怎么活过来的?我要如何证明自己才是为自己而活……

  可怕的是,部分家长不认可自家孩子,总希望自家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这会给孩子叠加压力,而家长却天经地义认为“我是为了你好”。这样的原生家庭氛围,容易导致孩子“心理自我”的“导航”出现偏差,轻则产生情绪波动,重则产生心理障碍,或者带来亲子关系恶化带来风险。

  对孩子“心理自我”的发展,父母一定要打起十分精神重视,发挥“过来人”指南针的作用,而不是“火上浇油”的刺激,因为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容易情绪冲动,容易发生悲剧。

  就您女儿来说,可能她小时候被父母过于控制,现在她“心理自我”成长了,她想要“独立自主”。

  (本报记者 张景璐 整理)

  建议

  第一,约一个轻松的环境,与女儿推心置腹地交流,听听她的心里话,听听她以后的打算,而非一听到她不想上学就暴跳如雷、批评指责,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增加隔阂,引发不可控的风险。如果女儿的状态与以上的分析类似,那不妨尊重她的意愿,以退为进;如果女儿还有其他想法,即使家长不支持,也请不要粗暴反对,尝试多理解,或请第三方具体评估。退一步想,即使父母仍然想强势要求,女儿也未必会听从你们的意见。

  第二,深刻反思女儿“没有做自己”的家庭成因,以及家长的教育经历,理顺其中的因果关系,并为将来的“果”种下新的“因”,而非不知悔改。有时危机也是转机,如果方法对了就会促进女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第三,要明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效果与风险关系。即,有效果有风险的方式,要谨慎做;无效果有风险的方式,坚决不做;无效果无风险的方式,少点做;有效果无风险的方式,才可大力去做。效果的评估,一定要以孩子的真实收获为准,而不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第四,在女儿有需求的时候,一定放下手上的事情,把女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如果她一时还没有需求,就最好不要“嘘寒问暖”,因为她需要独立的空间与时间进行自我消化与整理。也许,待女儿的情绪波动缓解了,或理顺了自己的“心理自我”,她又会“重回正道”。

 
     标题导航
~~~专家支招: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尊重孩子的合理意愿
国学经典进校园~~~
前山街道圆明社区举办主题心理沙龙~~~
广东省第三届法治文化节在深圳启动~~~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民生
   第03版:法治
   第04版:资讯
   第05版:彩票
   第06版:校园周刊
   第07版:校园周刊
   第08版:看天下
孩子认为“好久没有做自己”怎么办?
南湾小学“少儿国学馆”成立
青少年如何调整与父母的关系?
我市2名学生获评“优秀普法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