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走进“民生在线”栏目与市民互动答疑

优先保障主城区公办教育用地

  近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田建华等在参加珠海市政府门户网站“民生在线”栏目活动时,围绕“发挥资源优势 办实事惠民生”主题与市民互动沟通。据其介绍,为缓解香洲区基础教育学位不足,我市已核发24宗教育用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优先保障主城区公办教育用地;出台一系列扶持整治处理措施,全市共计71个烂尾楼项目,目前已盘活在建15个。

  □本报记者 张晓红

  提前谋划优先保障用地指标:

  缓解香洲区基础教育学位不足

  一位香洲网友:感觉主城区公办学校学位总是不够,自然资源部门如何发挥部门优势保障主城区公办教育用地?

  田建华回应说,香洲区是珠海市的建成区,学龄儿童迅速增长导致基础教育学位不足,对此,市自然资源局通过提前谋划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和规划调整优先满足教育功能等举措,做好香洲区公办教育设施用地保障。《珠海市教育发展与教育设施规划》已结合我市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规模与容量为依据,制定全市教育设施用地布局方案。

  2019年以来,为配合教育部门开展香洲区公办幼儿园治理工作,市自然资源局根据香洲区范围的供地(国有空闲地)和规划情况,通过控规修改或修正,完成了6宗新增幼儿园的规划功能调整。截至目前,市自然资源局香洲分局已核发教育用地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24宗,其中幼儿园18宗、小学4宗、中学2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1宗,其中幼儿园19宗、小学1宗、中学1宗。

  此外,盘活存量,优先落实教育需求也取得较好效果。香洲区尤其主城区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且土地开发强度较高。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相关城市更新项目补充公共设施的政策文件,比如对旧工业建筑临时改变功能作学校、幼儿园等使用进行政策引导,并鼓励拆建类城市更新项目在补公用地中优先安排教育设施,凯威东大、洪湾旧村、东桥旧村等项目优先落实基础教育设施。同时,市自然资源局支持香洲区研究盘活存量土地,特别是闲置土地,优先落实学位紧张地区的教育设施。

  已盘活在建15个“烂尾楼”项目

  出台“烂尾楼”整治处理办法:

  网友“阳光”:珠海现在越来越美,但是城市中心地带的“烂尾楼”非常碍眼,如三海大厦这些“烂尾楼”项目,政府有没有列入盘活计划?

  田建华回应说,今年4月份,我市出台了“烂尾楼”整治处理政策的3.0升级版《珠海市“烂尾楼”整治处理办法》。在规划调整、土地出让、规费补贴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规划调整方面,允许具备条件的前提下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用途。

  据各区排查统计,目前珠海全市共计71个“烂尾楼”项目,通过政策激励已盘活在建15个,另有三海大厦、巨人大厦等7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其中,巨人大厦已由香洲区属国企正方控股完成了权益整合,三海大厦正由市属国企珠海航空城发展集团研究盘活整治方案。

  田建华强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烂尾楼”盘活的关键难点是复杂的经济法律关系,这些“烂尾楼”能否获得盘活重生,主要取决于能否厘清项目涉及的经济法律关系,完成权益整合。在此,他也呼吁项目相关债权债务人积极主动协商沟通,争取尽快达成共识、形成权益整合方案,更好地推动我市“烂尾楼”的盘活。

  方便港澳企业和居民:

  不动产登记办理“不出关”

  网友“阿K”:我是澳门人,在珠海有间房,想用它在澳门的银行贷款,要怎么办相关手续?

  田建华介绍说,近年来,为了方便港澳企业、居民在珠海生产、生活,市自然资源局推出了许多便民举措,其中一项就是不动产抵押登记“不出关办理”模式。

  据介绍,2020年1月以来,我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已逐步向港澳延伸。市自然资源局下属单位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港澳合作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并设置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跨境抵押登记实现“不出关办理”、1个工作日办结。合作银行通过网上申办系统上传资料、提交申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线审核、发放电子证书,银行凭电子证明发放贷款,实现银行登记业务全流程线上流转。目前,采用这种模式合作的港澳银行有15家,其中澳门银行有11家。

  其次是“只跑一趟”模式。我市的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原则上实行网上申办,银行在线提交申请后,登记机构将进行网上预审,预审通过后会发出短信通知。目前,我市的不动产登记全城通办,无论前往香洲,或者横琴、金湾、斗门、高栏港、高新分中心均可办理这项业务。

 
     标题导航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走进“民生在线”栏目与市民互动答疑~~~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民生
   第03版:法治
   第04版:资讯
   第05版:彩票
   第06版:校园周刊
   第07版:逐梦东京!
   第08版:看天下
优先保障主城区公办教育用地
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救援现场已发现13名遇难者